薛东升:要有从“零”开始的勇气
“成绩归零、二次创业”。薛东升用这八个字概括自己近几年的事业。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升元菲尔集团董事长,薛东升明白在传统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的情况下,只有整合创新、主动作为才能不被市场淘汰,从而实现企业的升级迭代。
2016 年薛东升将旗下涉及投资、客运、物流、旅游、酒店等行业的 10 多家企业整合,成立了升元菲尔集团进入健康产业,大举谋求转型升级,探索企业创新发展之路。薛东升直言:“这是一场从‘零’开始的冒险。”
铁血硬汉下海创业
盐城人薛东升在宁波这块土地 “扎下了根”。
上世纪 90 年代初,薛东升追随父辈进入部队成为了一名特种兵,部队生活将勇毅和果敢刻在了这个男人的基因上。2002 年薛东升退役,谢绝部队安置的他开始了在宁波的创业生涯。很快,一家名为苏甬快运的公司在他手下诞生。从“不起眼”的退伍军人转变为难不倒的“客运通”,薛东升用了3 年。
▲部队里的薛东升
薛东升进入客运行业十分偶然,一次出差途中遭遇风雪阻路,薛东升乘坐的大巴车被迫滞留。这次滞留让他亲身感受到农民工回家的辛酸与不易,“这些农民工回一趟家很辛苦,带着小孩,大包小包的要转好几趟车。”薛东升回忆,通往大山里的客运班线稀少,让“回家”这个温暖的词汇变成了农民工的苦途。
彼时宁波的外来务工人口巨大,他们大多来自偏远地区,直达宁波的路途因换乘而显得十分曲折——连接宁波与这些地区的很多路段既险又难,左边是山右边是悬崖的路段很常见,很少有人经营这样的客运线。但这些客运难题却难不倒在部队接受过特殊驾驶训练的薛东升,第一条横穿浙江省、江西省、湖南省和湖北恩施自治州三省一市的超长班线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薛东升批报了下来。紧接着第二条、第三条……三年后,薛东升带领着一群志同道合的退伍军人,“绘就”出一张四通八达的班线客运网,真正成为了一个“客运通”。直止今天,近百名相伴十余载的老员工依旧不离不弃的“围绕”在薛东升身边。
顺势而为主动求变
“站在‘井冈山’想‘天安门’的事。” 这是薛东升对集团管理层说过的一句话,提醒员工做决策战略要看得长远,事实上这也是升元菲尔发展壮大至今的原因之一:因时而变。
早在苏甬快运创立初期,薛东升就意识到了传统客运行业面临的危机,随着国家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的高速发展,单一的公路客运业务势必会把路越走越窄。于是旅游客运、水产批发、商务宾馆等一系列的业务在苏甬快运“织就”的客运网上依次开花。
紧接着,苏甬投资有限公司、苏甬水产品有限公司等10 多家企业相继创立。薛东升也因为这样的主动求变,拥有了涉及物流水产、旅游客运、宾馆餐饮等领域,具有七大产业群的企业方阵,企业营收逐年递增,利润总额和员工收入都高于地区平均水平。
▲宁波市盐城商会成立
敢于求变是薛东升作为企业掌舵者的决策素养,而能够“蝶变”成功则少不了团体的努力。“创业不是个人奋斗,更多时候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共同付出,我很感谢家乡和老乡们的支持。”薛东升说,一个人孤身在外创业,如何摆脱“单打独斗”的天井思维,凝聚群体的力量,是他思考最多的问题。为了团结起更大的力量,他萌生了建立商会组织的想法,让在甬盐商更好地合力融入两地发展,发挥整体优势,形成产业化集群。于是,2015 年 11 月,他发起创立了宁波市盐城商会,并当选为第一任会长。如今,盐城商会在薛东升的带领下,已拥有近 200 家会员单位,会员之间资源调配、利益互赢,在宁波投资超百亿。
“健康”就是升元菲尔的高质量奋进方向
2016 年起,薛东升整合旗下多家企业成立升元菲尔集团,向大健康产业发起了一场“冒险”的挑战。
“我是在 2012 年生病后,开始重视大健康、环保产业发展。”那时,正在人生创业路上昂首前行的薛东升突然重病了一场,在这期间他开始反思人的价值,企业的价值。
“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要服从并服务于民生,所以健康就是升元菲尔的追求,就是升元菲尔的高质量。”出于这样的想法,薛东升开始接触陌生的健康产业。从传统行业转向智能制造业,其中的风险不言而喻,一切从“零”开始,薛东升把这视为自己的“二次创业”。
▲升元菲尔健康产业园效果图(平视)
2017 年,升元菲尔集团投资 5 亿元在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升元菲尔健康产业园”。该项目由政府主导,商会牵头,企业运作,是经济新常态下政府、商会、企业共同打造的新形态、新模式产业,被盐城市列为江苏沿海地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叠加地重点江海联动榜样项目。这是薛东升带领升元菲尔向“智能制造”全面转型的重兵部署。未来,“升元菲尔健康产业园”将成为企业的创新、研发、制造中心,一方面作为中央工厂源源不断地为集团提供新的产品,另一方面作为区域创新的强劲板块,产业园将为盐城经济的整体腾飞做出积极贡献。
不久前,倾注了薛东升大量心血的“升元菲尔健康产业园”封顶竣工,这将是升元菲尔集团在盐城的新起点。宁波与盐城相距近 500 公里,来回需要约 10 个小时,有时候一天就要赶个往返,回想起近年来在两地的无数次奔波,薛东升感慨万分,但他并不觉得累,反而感到满足。“为了更多人的‘健康’,为了企业的高质量,这很值得。”薛东升说。